依撒意亞50:4

吾主上主賜給了我一個受教的口舌,叫我會用言語援助疲倦的人。(依50:4)

2018年5月24日 星期四

嘉嘉航空,極光之旅(十八)裝備

仍然是關於事前準備,因為作為一個自助遊者,事前準備充足,去到現場都可以很踢腳,何況準備不足!

今次要講的是衣著。當我跟人說去北歐,一般的第一個反應是:嘩,好靚!之後一定是:嘩,好凍喎!這其實也是我出發前的感覺,北歐一定好凍喲!因為我真的在北京凍到病左,手尾長到唔記得,所以初時真的很怕。但因為有家人在歐洲生活,去探望他時發覺他就算在很冷的天氣外出,也只是穿一件絨大衣,而之內也只穿一件恤衫或長袖襯衣,下加一條牛仔褲,看多了便明白歐洲的暖氣是非常足夠的,與我們夏天大放冷氣的程度有異曲同功之妙。畢竟與同學仔的北京之旅是三十年前的事,當日除了冇乜錢買衫之外,亦傻下傻下不知天高地厚才會凍病,所以在出發前我已經對怎樣穿,非常有把握。

衣服方面一件厚羽絨是少不免,何謂厚,你要看羽絨的磅數和含量,還有究竟是羽毛多還是羽絨多。另外要試穿上身,記住不可太貼身,要預留空位以便打底,但也不能太鬆身,不然入風也很凍,並且必需要蓋過膝頭,這方面女士是沒有爭議的,服從性很強,但男士可能嫌「論盡」,身材偏矮的穿起長衣又真的欠型格及似星球大戰裡那個Jedi!但也至少要穿一件蓋過屁股的,如果堅持穿件只及腰的,去到你一定會後悔!

打底反而不能太厚,更不可以一件過,我們始終是亞洲人,除非你曾經在寒冷天氣生活,不能學他們般一件衛衣走天涯,因為我們去的地方大部份都不是城市,有時要在戶外走一大段路,內衣太薄也不足以保溫,體溫流失得快,人自然會凍親!我的做法是一件快乾排汗襯衫打底,因為在室內是會熱到標汗的!外加一件薄身及腰羽絨,再加一件fleece,在戶外就加厚羽絨外褸。因為她們的暖氣真的很足夠,有的甚至會令你窒息,但又不是間間一樣,所以這個層層剝的穿法是最好的了。頸巾當然是不可或缺,唔駛講喇嘛!

褲子也很講究,先穿一條貼身但見得人的,現在流行的那種legging最好,外面再穿一條薄身的羽絨褲,另加一條防水或膠褲就可以,另外我也帶了一條雪褲,以備氣溫忽然降至零下二十幾度甚至下大雪,不過今次冇用!這也是要看環境而決定除幾多條,所以最入面果條要見得人。
另外就是鞋了。一對所謂的heavy duty鞋是少不免的了,何謂heavy duty?即可防水及厚底的那種。防水是因為你踩在鞋上的雪,很快會化成水,如果不防水而滲得雙腳盡濕,則你捱不到半小時已雙腳凍僵,其實如果腳汗大的也要帶多一對襪在身邊,因為腳汗在寒冷的地方也會變冷而令體溫流失的。另外就是厚底,這會令你雙腳不用與冰冷的地面接觸,試想想你穿著一對布鞋行在雪地,不消五分鐘,雙腳應該頂唔順了!

這對鞋可以是普通鞋型亦可以是短靴型,但也只足以讓你在下雪的城市內走動,若像我今次要去等極光,亦即是要在晚間的雪地上逗留一小時以上的話,則一定要買一對雪靴。我在網上見到有朋友在淘寶用二百蚊買了一對雪靴!他說也捱到三十分鐘!我不會相信二百蚊,無論是港幣還是人民幣,二百蚊冇可能會有一對靠得住的雪靴!

我不是大花筒,但花了這麼多錢遠道去看極光,卻因為裝備不足而功虧一簣,回去酒店暖完腳再出來天都光喇,這不是我的做事方法!所以我很認真的研究了一大輪雪靴,包括很流行但其實人家澳洲人是在家裡穿的UGG;裡裡外外都是毛,但重過棵樹的毛靴;也上網研究過那對二百蚊貨仔,結論是要輕身、要保暖、要防水、要厚底!於是我買了一對標明可抵受-25度華氏的雪靴,你說很貴嗎,是,不平的,千多元,但我在雪地上行走自如,溫暖舒適就已值回票價了。買這對鞋時,記得帶同厚襪,不然買細了,就真是哂心機鳥!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